教學目標

1. 科組願景、教學目標 (節錄自教育局課程文件)

個人、社會及人文教育

• 提供學習經歷,讓學生認識社會和掌握探究社會議題的技巧。

• 著重對人的了解,明白個人和社群與時間、空間及環境的關係,以及人在文化世界及物質世界的位置。

 

目標

• 擴闊知識基礎、更深入了解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、社會和國家在當代的發展,並具有全球視野。

• 在學與教過程中主動參與、積極探究、保持思想開闊,並能綜合運用共通能力。

• 將在本學習領域所學到的知識與真實生活的議題建立更緊密的關聯。

• 認識本學習領域科目之間的連繫,以至和其他學習領域之間的關聯;並以多角度處理複雜的社會議題。

• 健康的個人成長,能與人相處,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。

 

個人、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宗旨

幫助學生:

• 了解自己、社會、國家和世界;

• 保持健康的個人成長;及

• 成為有自信、具識見及負責任的人,為家庭、社區、國家及世界的福祉作出貢獻。

(以上資料節錄自《個人、社會及人文教育 – 學習領域課程指引(小一至中六)(2017),香港教育局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。)

 

生活與社會課程(中一至中三)的宗旨是:

(a) 幫助學生正面認識自己、提升能力以應付日常和未來的挑戰,並會追求目標及抱負;

(b) 幫助學生作出最能適切運用個人及社區資源的決定;

(c) 讓學生成為有識見及負責任的公民,從而對發展公義仁愛的社會作出貢獻;以及

(d) 培養學生對本地、國家及全球議題的靈敏度、興趣和關注。

 

1.4 學習目標

(a) 了解和接納自己及過健康生活;

(b) 發展與朋輩、家人及社會其他人士的有效溝通能力,認識建立及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;

(c) 就個人問題,以及一些可行和能達成個人目標的短期和長期計劃,發展作出具識見及負責任的決策能力;

(d) 了解個人、企業及政府在經濟體系中的角色,並明白三者在資源分配及使用的決策上的相互作用;

(e) 發展相關技能來詮釋和處理經濟指標和反映經濟表現趨勢的數據、統計表及資料;

(f) 了解本地、國家和世界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;

(g) 了解不同社會團體的特點,以及團體之間及與政府之間的互動關係;

(h) 了解本地、國家和世界社會之間的聯繫和相互依存的關係,從而培養對本地居民身份、國民身份,以及世界公民身份的認同;

(i) 明白不同團體各自持有的觀點,以及具備的不同背景和利益,發展對社會議題作出具識見和合理判斷的能力;

(j) 培養對公共事務的熱忱,裝備自己,以負責的態度參與公共事務;

(k) 學習自我管理和獨立,以及願意反思和釐清自己所作決定背後所隱含的價值觀及態度;

(l) 了解本地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和態度,包括權利與義務、自由、法治、社會公義、民主、平等機會、包容、多元性、廉潔、誠信、正直、同理心及守望相助等,以及培養欣賞和尊重這些價值觀和態度,並作出反思;

(m) 培養開放的態度,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、價值觀及生活方式。

 

 

2.  2021-2024學周期目標

(a)  2021-2024年度目標

A.    按教育局課程文件,修訂校本課程整體規劃,增潤課題教材

B.    持續發展跨課程閱讀及優化科本專題研習,培養學生學習習慣,提升學生學習興趣

C.    照顧學習差異︰以學生特性及能力為本,優化課業及教學設計;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風格,以培養學生摘錄筆記技巧

D.    續優化考評設計形式,善用評統計數據以評估學生學習情況,學與教策略以提升學與教成績

 

(b)  2021-2022年度具體工作進程︰

A.    按教育局課程文件,修訂校本課程整體規劃,增潤課題教材

l   就新修訂課程,加入資訊科技教學原素,增潤各課題教材

l   按需要編撰新修訂課程的校本教材

l   完善各級測考前溫習策略及筆記,善用資訊科技,發展學生自學平台

 

B.    持續發展跨課程閱讀及優化科本專題研習,培養學生學習習慣,提升學生學習興趣

l   以中三級為試點,與音樂科及視藝科進行跨課程閱讀

l   優化中一級專體研習的教學活動,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

 

C.    照顧學習差異︰以學生特性及能力為本,優化課業及教學設計;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風格,以培養學生摘錄筆記技巧

l   透過教學常規,以培養學生摘錄筆記技巧

l   每級每學選取一個課題製作分層工作紙

l   製訂拔尖策略及相關教材

 

D.    續優化考評設計形式,學、教、評對位,善用評統計數據回與教,並提高學生學習信心

l   善用共同備課,完善擬卷及評卷程序,以評統計數據及時學與

l   製訂測考後跟進改正練習,給予學生改善建議

 

E.    推廣價值教育

l   以汲透形式推行公民教育及國安教育

l   選取合適課題,善用提問及追問,增加課堂上價值教育的討論

 

 

公民與社會發展 / 通識教育科

 

1.  2021-2024學周期目標

(a)  2021-2024年度目標

A.    按教育局課程文件,修訂校本課程整體規劃,增潤課題教材

B.    照顧學習差異︰以學生特性及能力為本,優化課業及教學設計;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風格,以培養學生摘錄筆記技巧

C.    續優化考評設計形式,善用評統計數據以評估學生學習情況,學與教策略以提升學與教成績

 

(b)  2021-2022年度具體工作進程︰

A.    按教育局課程文件,修訂校本課程整體規劃,增潤課題教材

l   就新修訂課程,加入資訊科技教學原素,增潤各課題教材

l   按需要編撰新修訂課程的校本教材

l   完善各級測考前溫習策略及筆記,善用資訊科技,發展學生自學平台

 

B.    持續發展跨課程閱讀及優化科本專題研習,培養學生學習習慣,提升學生學習興趣

l   中四級進行內地交流活動

 

C.    照顧學習差異︰以學生特性及能力為本,優化課業及教學設計;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風格,以培養學生摘錄筆記技巧

l   透過教學常規,以培養學生摘錄筆記技巧

l   製訂拔尖策略及相關教材

 

D.    續優化考評設計形式,學、教、評對位,善用評統計數據回與教,並提高學生學習信心

l   善用共同備課,完善擬卷及評卷程序,以評統計數據及時學與

l   製訂測考後跟進改正練習,給予學生改善建議

 

E.    推廣價值教育

l   以汲透形式推行公民教育及國安教育

l  選取合適課題,善用提問及追問,增加課堂上價值教育的討論


Top